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和服用

  中药由于原材料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矿物,毒付作用比西药要小的多,所以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汤剂是我国中医药常用的一种剂型,它是将炮炙后的各种中药材,经过中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 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提取它的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因为它的药力容易被病人吸收,能迅速发挥药效,对人身体的全面调理非常合理,而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刺激性及不良反应。那么如何煎煮中药才能更合理的发挥汤剂的治病优势,而不降低药效呢?下面介绍一下煎煮和服用中药应注意的问题。

      1 煎煮中药器具的选择: 究竟选什么器具煎药好呢?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梁代陶洪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代李时珍曾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首先选药锅选用陶器砂锅,因其性质稳定,价格便宜。也可以用不锈钢锅、玻璃和搪瓷锅,忌用铁锅或带油垢的锅。

  2 加水量:

  将中药放入药锅中后,加入凉水,水要清洁没有杂质,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药物有效成分会因为局部高温而遭到破坏。药少水多,虽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药量太大,不宜病人服用。另外因为药物质地不同,吸水量也不同。因此煎药用水量的多少,要随药物的用量和质地而定。煎煮花、叶、全草及质地轻松的药物,其水量要大于一般用水量,煎煮矿物、贝壳及其他质地坚实的药物,其水量要小于一般用水量。当加入水时,药随水浮起后可以搅拌一下,煎的水位要高于药物表面3至5厘米,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厘米,浸泡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腐败。

微信截图_20220927144232.png

  3 煎药火侯: 煎药的火候:煎药温度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中医常用文火、武火来表示。文火就是弱火,武火就是强火。李时珍说:“凡一切补液诸膏宜桑柴火(即文火)煎之”。葛洪曰:“栎炭火(武火)宜锻炼一切金石药。”煎药时对火候掌握的原则是煎煮时火候过强,水分蒸发快,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而火侯过弱则煎药效果低。因此煎药刚开始要用武火,待开锅后用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状态,防止药汤很快熬干而中药的有效成分还没有溶解出来。中药一般煎两煎,煎煮的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来定,这样才能充分合理地把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一般的药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须煎20 -25分钟,二煎15-20分钟滋补的药头煎煎煮30-40分钟,二煎煎煮25-30分钟,清热解表的药煎煮时间要短一些,头煎煎煮10-15分钟,二煎煎煮10分钟。两煎的药液合并在一起,分两次服用。

  4 特殊煎法: 汤药多由复方煎制而成,其药物成分相当复杂,大体上有易溶于水的和难溶于水的,亦有易挥发的,有久煎易破坏、分解、焦化的等等。为了提高汤剂的质量,确保疗效,减少挥发物质的损失和有效成分分解破坏,应对各种中药的不同性质,进行特殊对待。常有特殊煎法例如先煎、后下、冲服、布包煎、烊化等,在煎煮时要特别注意:

  4.1先煎: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性,降低药物的毒付作用,充分发挥疗效。

  4.1. 1 多是矿物、贝壳、角甲药类。因质地坚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在煎群药之前要先煎10-15分钟,然后再煎群药。例如生石膏、石决明、寒水石、赤石脂、自然铜、珍珠母、龟板、生龙骨、鳖甲等。

  4.1.2 有毒的药物类。例如乌头、附子、商陆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才能达到减毒或祛毒的目的。

  4.2 后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4.2.1气味芬芳,含芳香挥发油类。长时间煎煮会使挥发油损失掉,因此在煎群药要煎好以前5-15分钟放后下药。例如薄荷、砂仁、藿香、檀香、玫瑰花、细辛等。

  4.2.2 不宜久煎的药。例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钩藤含有钩藤碱,煎20分钟后,其降压成分就被破坏。大黄的泻下成分大黄甙也不宜久煎。

  4.3 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或加热后一些有效成分易分解,因此用煎好的中药药液送服。例如羚羊粉、三七面等。

  4.4 布包煎:用布袋包好后再放入药锅中与群药一起煎煮。

  4.4.1花粉种子类。因药物虽体积小,但总面积大,颗粒的流水性强表面张力大,不与水充分接触而浮于水面,因此须用纱布包好再与其它药煎煮,例如蒲黄、葶苈子、松花粉等。

  4.4.2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因其在煎煮的时候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须布包煎,例如车前子。

  4.4.3对附绒毛药物。采取布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而造成的刺激咽喉,引起的咳嗽。例如旋覆花。

  4.5 烊化:对于一些胶类,因其粘性大,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粘性太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因此宜加适量的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例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4.6 另煎:一些贵重的药物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液中服用。例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5 煎药的保存:

  汤剂煎得以后,应该立即滤取药液,不宜久置锅中,以防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遇冷产生胶凝,增加过滤困难,同时亦易腐败。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度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应超过2天期限。如果采取冷藏的条件,保存2-4天一般并无腐败现象。不同方剂即使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变败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较多,则变败甚速。因此汤液煎好后,应在一天内服完。

微信截图_20220927144257.png

  6 服法:

  作为患者服用中药时应有一定讲究,所得的疗效如何,与中药服法很有关系。有时虽然中药方剂配合精密,契合病情,煎煮亦合法,而服用不合法,亦得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得病情,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服中药应注意服药的次数、服药时间、冷服还是热服,以及几种特殊的服药方法。

  6.1服药的次数。服汤药一般都习惯于早晚两次,中药的头煎、二煎不能一次吃完,应该分两次吃,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匀,所起的作用持久。

  6.2服药的温度。温服:一般汤剂宜温服,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栝楼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热服:将煎得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急症用药、寒症用药、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药宜冷服。

  6.3特殊的服药方法。止吐药应少量多次冷服,以免吐出。在治发作性疾患时,宜在发作前服用。对昏迷牙关紧闭的病人,可撬开牙关后将药灌入或进行鼻饲。

  7 服中药时的忌口。

  7.1不能用茶水服药。

  7.2服药时一般宜少吃豆类、肉类、生冷类及其它不好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影响病人恢复健康。

  7.3服人参时,不宜吃萝卜。

  7.4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

  7.5服四环素类抗生素时不宜同服牛奶、黄豆及制酸药。

  以上就是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时应注意和正确掌握的方法,如果患者认真按以上的要求去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