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
你知道吗?“自私”的孩子才正常

  “我的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太霸道了!什么东西都不愿给别的小朋友玩!”

  “就是就是,我家的也是这样,总是不愿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

  “唉,生活中我也教呀,为什么他总是不懂得分享呢?”

  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过宝妈宝爸们在分享育儿心得时出现以上类似的对话,这些内容都反映出了孩子共同的特征:拒绝分享。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愿和同伴分享玩具呢?为什么让孩子学会“分享”如此困难呢?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去给孩子灌输“分享”的概念呢?我们来了解有关“分享”的知识。

  从“拒绝分享”到“学会分享”,实际体现的是孩子社会认知的发育过程。认知,其实分为两种。我们通常说的“认知”,更多的是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即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狭义的认知概念。广义的认知,不仅包括上述提到的认知,还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规则的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的内容非常广泛,也处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学校时我们的角色是“学生”,应该遵守校规校纪。

  和认识物理世界的一般认知一样,孩子获得社会认知的过程同样遵守一定的顺序。例如,孩子要先学会数字,才能学习加法减法,学习乘法除法。孩子在认识社会关系时,也是循序渐进的,其总体趋势大概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再到相互关系。学龄前的儿童往往无法认识社会关系的相互性特点,在他们眼里,友谊仅仅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要在4、5岁过后,儿童才能获得“观点采择”能力,能根据信息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进行理解和推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儿童才能逐渐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开始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观点,同时认识到朋友是玩伴,能进行物质上的互享,而要认识到朋友之间是“相互理解与支持,能共享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的关系时,则要等到11岁左右。

  因此,年幼的孩子不愿和自己的伙伴分享玩具也是正常的,此时的他们或许还不具备成熟的社会认知去理解“朋友间需要分享,自私是错误的”概念。家长应多给孩子阅读有关“分享”的绘本,在孩子面前多展现“分享”行为,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里埋下“分享”的种子,静待其发芽,才是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方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