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
防病小贴士

  一、新冠肺炎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更加重视个人防护,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反弹。

  预防措施:

  1、随身携带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室内公共场所和就医时应佩戴口罩,如有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

  2、勤洗手、勤消毒,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外出尽量选择电子支付;

  3、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

  4、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勤通风、勤晒衣被;

  5、合理膳食、加强营养、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魄;

  6、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发现不适及时向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和就医;

  7、接种新冠疫苗;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急性起病,体温一般会高于38℃,全身酸痛、乏力,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者是接触过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2、保持办公、居家环境清洁,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每年9~10月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免疫力可持续一年。

  三、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随着开学季到来,要警惕学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预防措施:

  1、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

  2、充分利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工作,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止蔓延扩散;认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随访工作;

  3、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定期用紫外线对居室空气消毒;

  4、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离开集体环境,立即接受规范治疗。

  四、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为发冷、发热、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样大便。菌痢全年都有发生,夏秋多见。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地等集体用餐场所,容易引起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2、食物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生熟食分开,同时注意手卫生,清洗、存放或加工食品时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煮熟煮透再吃,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要**加热;

  4、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

  5、注意厨房环境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防止苍蝇、蟑螂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餐具及时洗净,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消毒;

  6、食堂从业人员应注意食品操作卫生,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九月恰值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学,入学后因新感染源的介入、易感人群聚集等原因,将增加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应警惕学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预防措施:

  1、加强学生新冠肺炎、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针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流腮、水痘等,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病愈返校制度、疫情报告、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保持教室、宿舍等的通风换气,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着重防范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

  3、学校应注意饮水,在开学前对供水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检查,对水质进行采样送检,正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饮用;

  4、学校应注意食品,在开学前对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留隐患。


18